考研择校如何权衡名校情结

时间:2023-04-20 14:33:44
考研择校如何权衡名校情结

考研择校如何权衡名校情结

学校的选择--本校还是跨校?名校还是非名校?本省还是外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部分的考研者都希望所报学校是好学校、名学校,至少也要比自己的学校所处地位高。

与跨专业类似,跨校考研难度普遍高于本校考研难度,名校考研难度高于非名校考研难度,报考外省的难度高于报考本省的难度。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得与学校学科建设情况结合起来看。

在学校的择取上,若纯粹为学历而考研,可以跨校,选择名牌,但牺牲的可能也大,要面临很高的风险;若纯粹为专业深造而考研,可以不必过多考虑学校是否为名牌,只需考虑要考的专业在国内的排名情况。名校学生在考研学校的选择上会占有更大优势,而非名校学生,或者二三本院校的学生则可能不那么顺利,这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另外,理工科院校对文科院校学生的择取存在一定限制,文科院校也对理科院校学生的择取存在一定限制。

〖名校情结之利〗

在选择学校时,该不该选一所名校?这是令许多考生头疼的问题。虽然很多考生选定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但应该报考哪一所学校呢?面对同一个专业,不同的学校报考人数不一样,录取比例不一样,竞争程度也不一样。我们究竟应该选择竞争惨烈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名校,还是选择相对轻松有如阳关大道的普通高校?

名校情结,是考生在报考学校时,对知名高等院校抱有的一种带有强烈偏爱的主观意愿和报考倾向,这种倾向甚至会持续影响考生的报考选择。所谓名校,是无论从学校的硬件条件还是软件环境来看都具有相当实力的高校,它们对考生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但由于报考人数众多,竞争也非常激烈。

从心理机制来看,考生名校情结的背后是高成就动机的驱动力,人具有追求卓越、实现目标、争取成功的需要,具有强烈成就欲望的考生追求考试成绩的提高,喜欢设置较高挑战性的目标,依靠自己的努力而不靠运气来获得成功,这对于保持一种持久的学习动力非常有利;从集中复习的效果来看,一部分有名校情结的考生,由于目标明确地集中于少数几所名校,有利于节省时间和精力,提升复习效果。

〖名校情结之弊〗

名校情结背后的高成就动机会给考生带来高心理压力。根据心理学的耶克斯-多德森法则,人们在从事像学习这种高要求、高复杂度的活动时,适度的压力将使学习效果达到较好的程度,而过高的心理压力反而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切实评价自身实力〗

跨专业跨院校考研存在很大的风险,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确定性--学校的不确定性、专业的不确定性。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自己的实力。考生需要了解对所选专业的研究领域是否熟悉,对自己所跨的专业自己有没有认真学过,学的过程中是否能消化吸收等,综合分析自身能力才能应对跨专业的实际问题。想要跨学校考名校的同学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在此基础上一鼓作气,将考名校进行到底。

〖保持良好心态〗

选择了名校,那么就应该选择良好的心态。考研七分靠实力,三分比心态,这已经成为常理。良好的心态不仅为复习增加成功的'砝码,还能保证身体和心理健康。

〖摸清学校家底〗

我国共有各类高校众所,考生在选择时,最好查查该校的科研实力、校园环境、师资力量、学校声誉、专业设置等,还要看看该校历年报考的人数、录取的比例、分数等,预测一下报考该校竞争的激烈程度及自己在众多报考该校的考生中的排位,分析自己距离该校录取分数的差距和需要再努力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使自己的成功概率最大化。

在这一点上,很多名校的有些专业其实并不像看起来那么难,譬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哲学系,一般初试成绩过线就可以上,而相对北大哲学就竞争激烈的多。所以信息资源就很重要,但是类似报录比(包括实际录取中有多少人属于保送,多少人属于调剂)、导师研究方向等等这些重要的信息对于考生来说非常非常重要。

《考研择校如何权衡名校情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