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校的硕士谈考研
若干年前这群书呆子埋头苦读时我还在指点江山,淋漓地张扬着个性,憧憬着另一种人生。而今,我皮肉依旧光鲜,骨子里却再没了那种激情,望着他们轻盈地跳跃,顿觉时不我待,苍老不堪。我还可以安然把这些归于教育体制吗?
那些夜晚,在无尽的黑暗之中,一遍遍默念汪国真的诗: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悄悄融化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念着念着,一次又一次泪流满面。为了心中理想,我竭尽全力去追逐,不是做给谁看,不是要证明什么,只想这样奋力奔跑,跑到天崩地裂,跑到春暖花开!
半年,我收获了很多,但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却随着逐渐的深入而经不起敲打。我渴望有老师指点,渴望和同学探讨,渴望重返校园。在结束了苦大仇深的学生时代后,滋润出这样的渴望,实乃莫大的讽刺。不是什么离开才发现美好,失去才懂得珍惜,仅仅是,长大了,就这样明白了。
一
200X年1月20号下午,还有零星的雪花。走出考场,感觉不到欢喜或悲伤。身边尽是些年轻的面庞与澎湃的理想,或许还有许多美丽而动人的故事!我哈了口气,跺了下脚,终于找回些人间的'感觉了......
回家的路上,透过凝着霜雾的车窗,我隐约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回到自己的小屋,方方正正的小屋。课本、试题、笔记、草纸、五颜六色的标记笔仍旧乱糟糟地摊在桌上等待我整理,这间十几个平米的小屋,浓缩了我半年的时空。时空,已学会用晦涩的哲学语言来阐述它的定义,也懂得如何批驳牛顿的机械唯物主义时空观,却难以把握那个正确认识它的"度",时而形而上地以为它就是这么一个空盒子,蜗居着我与这方寸之间的林林总总。每天下午四时,午后的阳光铺满桌面,关上台灯欣赏那一片澄黄,又觉美得奢侈与不自然,便打开灯继续辩证唯物以及发展联系;时而于一个个午夜,浸入唯心的遐想,总是惊讶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片浪漫,结束了每天机械的学习,闭上双眼,就能听见它们一朵一朵绽放的声音。那些不能遗忘的声音,让我感动,或者,让我失眠。
时空,无所谓相对绝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每个人也都在定义着它。